一、總則
第一條 學校德育是學校教育工作者依據社會要求的品德規范培養學生一定的品德(包括思想品質、政治品質、道德品質)的一種教育工作。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對德育工作的管理,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實效,以適應經濟和社會進一步改革、開放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特制訂本常規。
第二條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反映了黨和國家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基本要求,我校德育工作必須以此為依據,健全三線(思想政治課教育、班團活動、社會實踐)、一面(其它各學科、各項教育活動的德育功能)的德育工作體系,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的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具體要使學生朝如下目標努力:
(一)思想政治方面:
1 .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開放的形勢,擁護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有民族自尊心。
2 .初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的志向,有振興中華、建設家鄉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能夠把個人前途與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結合起來。
3 .初步樹立與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相適應的改革開放意識和價值觀。
4 .初步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社會現象。
(二)道德行為方面:
1 .具有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2 .樹立勞動觀點,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有勤勞樸實、艱苦奮斗的作風。
3 .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助人為樂,誠實、正直,有文明行為習慣,懂得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禮儀,有團結協作的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
4 .個性心理素質與能力方面:
( 1 )形成自尊自強、堅毅勇敢、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質,具有探索、創造、開拓、進取的精神。
( 2 )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應變能力。
1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方向性原則。
2 .知行統一原則。
3 .熱愛、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4 .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5 .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6 .長善救失、因勢利導和循序漸進原則。
7 .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原則。
8 .教育影響的系統性和一致性原則。
第四條 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和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綜合的、系統的、經常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分年級側重要求是:
一年級:以愛校、愛家鄉、愛專業為主的樂業教育。
二年級:以學好專業知識和本領為主的勤業教育。
三年級:以職業道德、職業規范為主的敬業教育。
1 .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
初步的科學人生觀和世界觀教育;經濟常識教育;政治常識教育。
2 .“兩史一情”教育:
中國古代文明史,近代屈辱、抗爭史、共和國巨變史等方面的歷史國情教育;資源、人口、民族、環境等自然國情教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基本國策等方面的現實國情教育;正確認識面臨的國際環境,警惕社會動亂的教育。
3 .理想教育: 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教育;立志成才教育。
4 .道德教育:社會主義社會人際關系的教育;現代文明生活方式交往禮儀和文明習慣的養成的教育;個人、集體、國家利益相結合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提倡共產主義精神的教育。
5 .勞動教育:社會主義勞動態度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教育;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教育;尊重勞動人民的教育。
6 .民主、法制、紀律、國防教育:社會主義民主的教育;“未成年人保護法”、“憲法”、“刑法”等法律常識教育;遵守紀律的教育;建軍思想、解放軍三大條令等方面的國防教育。
7 .身心衛生、個性發展和審美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保健指導;培養良好意志、性格的教育;社會主義審美教育。